焦點新聞

眨眼睛、搖頭晃腦、突然發出怪聲音,身體不自主的抽動,就讀國二的小傑(化名)從小罹患妥瑞症,在成長過程中經常遭受旁人異樣的眼光,也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阮膺旭以臨床症狀表現,搭配中醫理論基礎,透過中藥和針灸治療,逐漸地減緩症狀發生率,而讓孩子日常生活獲得改善。
十五歲的小傑,從小就被診斷為妥瑞氏症,每次大發作時,牙齒都會去咬舌頭,咬嘴巴內唇,咬到流血,沒辦法吃東西,每次發作的症狀都有點不同;也曾經搖頭晃腦,搖到脖子痠到不行。日前因感冒久久不癒使妥瑞症加重,經常沒間斷地咳嗽,越咳越大力,咳到快喘不過氣,好像氣喘一樣,整個氣管縮得很緊,像要休克似的,讓外婆好擔心。
外婆說,他的直系血親阿公跟阿嬤都有妥瑞症,遺傳基因佔很多。在人際關係上,經常搖頭晃腦,學校同學會誤認為他是怪物而取笑他,因此他很害怕入人群,其實他的身心跟一般小朋友一樣,一樣愛玩、愛吃零食、喜歡看3C產品。但他們不能吃再製品,像是加工產品,丸子、味精、色素、可樂,太甜的食品。
小傑來院時,臉色病懨懨的,邊走邊咳邊喘,感覺快喘不過氣。阮膺旭醫師透過臨床明顯的寒象,以傳統的溫熱咳嗽藥,將氣管撐開,讓身體變得溫暖,加上較細的頭皮針,施在頭皮上。孩子很怕針,針灸前需先與孩子溝通,減緩孩童的緊張,降低其恐懼,再以微細的頭皮針針灸,藉由針在頭部的穴位(如百會、四神聰等),調節腦中神經傳導物質。

在小傑首次回診時,症狀已減緩一半,到了第二周,晚上咳嗽睡不著的情況已改善七八成以上,目前咳嗽睡不著、情緒、身體的抖動,已大幅減少。阮膺旭醫師希望後續能用調補方式,幫他打好身體基礎,讓他恢復正常狀態。外婆說,他從小就沒睡過午覺,晚上也會害怕發作而睡不著,吃完中藥後,睡得很沉、很香,晚上有辦法入眠,非常感謝阮醫師的照顧。
阮醫師說,妥瑞氏症在中醫治療上,常從醒腦開竅、滋補腎陰降火、調理脾胃著手。會用到如天麻、鉤藤、遠志、石菖浦、知母、黃柏、白朮等。一般會認為身體有熱,但有時又會呈現出虛證,一感冒就會拖很久,讓原來症狀加重。因此,建議在飲食上過冷或過熱的都應避免,也可以適當按摩頭部的安神穴位。
撰文、攝影/張菊芬
新聞發布日期:2022/09/22

53歲的郭女士,長年受慢性蕁麻疹所苦,經常因急性發作造成皮膚紅腫、喉嚨腫大、喘不過氣來,加上纖維肌痛症,長年全身痠痛、疲憊,伴隨睡眠不良、記憶不好及憂鬱症等情緒問題,四處求醫仍無法改善,甚至想要結束生命。
郭女士說,101年發病,一星期可掛五次急診,身上的皮膚紅腫,求醫並不順利,有些醫師判定是過敏的狀況,打完抗組織胺、類固醇就回家,可是狀況越來越嚴重。有醫師在治療三個月後直接說沒辦法醫治,另請高明。那時候每天都很不開心,憂愁著臉躲在家裡,晚上不開燈,講出來的話都是不好聽的話,甚至一度想自殺。
102年某天急性期發作,來到大林慈濟醫院急診室,巧遇風濕免疫科許寶寶醫師。「你現在狀況很危急,你好好休息,把問題交給我,我來查原因。」郭女士突然覺得好安心,終於有醫師願意幫助自己。
許寶寶表示,郭女士的慢性蕁麻疹經常急性發作,主要在皮膚上會出現紅、腫、癢的症狀,合併血管性水腫,造成臉、眼睛周圍、喉嚨、嘴唇、四肢腫脹,有時會過敏性休克,嚴重可引起窒息;又伴隨俗稱公主病的纖維肌痛症,造成她全身痠痛,疲憊與睡眠不良、記憶不好、憂鬱症等情緒問題,而最嚴重的還是心理問題,會進而影響身體的疾病。
經由許寶寶醫師的鼓勵逐漸轉念,郭女士說,身體的疾病常會讓情緒低落,但有了正確的觀念跟信仰,會覺得病痛需要自己接受它,開心的心態,與人互相的關心,真的病痛雖然還會存在,但狀況跟生活的品質會改善很多,現在一個月發作兩次就算多了。
許寶寶醫師指出,十個患者中,七、八成都伴隨心理疾病。身體疾病可以用藥物慢慢治療,但心理的疾病要靠改變自己才能得解脫。每位患者都要很樂觀,能接受疾病,與疾病共存,心理改變了,歡喜心面對,治療的效果會加倍。以前郭女士常常跑急診,現在去除了自己心中的陰暗面,迎向陽光,更走出來鼓勵其他的病患,選擇歡喜與疾病共存。
撰文、攝影/張菊芬
新聞發布日期:2022/07/28

「當我眩暈發作時甚至長達十天,就像被捲入恐怖的黑色漩渦中逃出不來。」 一名57歲,家住桃園的資訊設計工程師,從年輕時就開始出現眩暈、 心悸等許多症狀,但一年看診五十多次卻無法得治,曾讓他有輕生的念頭。今年二月,他無意中看到頸因性病變資訊,努力蒐集資訊,總算找到有多年研究與治療經驗的簡瑞騰醫師,隨即不遠百里南下大林慈濟醫院,確診為「頸性眩暈」並進行手術,難病終得完治!不暈、不痛、不悶的他總算「出運」,重新 啟動 (reset)樂活人生。
儘管病痛纏身,但求治心切的黃先生在簡瑞騰副院長眼中是一位「盡責」的病人,因為他一字一句詳細紀錄病苦的感覺,有助於病因的判斷。他說最痛苦的是當暈眩發作時,頭暈眼花地完全無法低頭、轉頭,走路像是踩在棉花上沒有踏實感。除眩暈外,身體也常覺忽冷忽熱,後腦勺會如被重擊後的悶痛感。此外,左胸會覺得悶、心悸,還有眼睛容易乾澀,排尿也不正常。
黃先生從年輕就被暈眩折磨二十多年,他說,其實就近在臺北的大醫院求診過耳鼻喉科、腦神經內科、心臟內科,做過數不盡的檢查,也得到「基底動脈循環不全」以致暈眩的診斷,但不斷地吃藥卻僅能維持短暫的效果。這幾年來因為症狀加劇,每年看診近五十次。「就像坐雲霄飛車或啤酒桶般的晃動與刺激,但你能想像如同坐一整天雲霄飛車的痛苦嗎?」

今年初,彷彿老天為黃先生開了一扇窗。他在上網搜尋到頸因性病變的資訊,對照自己的症狀竟如此相符,尤其,還有簡醫師治療過的個案參考。簡醫師記得第一次看診時,黃先生帶來洋洋灑灑的就醫履歷、症狀紀錄,雖然是充滿了辛酸,但對醫師卻是很珍貴的資訊。當告訴他「病母」可能是頸椎退化引起且能手術處理後,黃先生累積二十多年的情緒,有感而發的聲淚俱下。
「我要從黑色恐怖的眩暈漩渦脫離!」黃先生在病房的留言板寫下盼望許久的願望。簡瑞騰表示,進一步檢查後確認是頸椎第五到七節的椎間盤退化,並激惹到交感神經,進而引發頸性眩暈等一連串症狀。四月初為他做椎間盤切除與融合術,在術後隔天,黃先生的後腦勺悶通、胸悶、心悸都消失。常為另一半沖咖啡的他說,平常只能淺嚐一二十⻄⻄,如果喝多些就會引發暈眩,而他在術後刻意連喝了幾天咖啡都沒問題。
黃先生說,感恩簡醫師用心的鑽研頸因性病變,才能讓他與許多病友獲得正確的診斷與最好的治療。現在除了能與太太自在的享受咖啡時光外,多年來因為眩暈都不敢搭飛機、高鐵,要好好規劃行程去重新感受這個美好的世界。
(撰文:于劍興/照片:張菊芬)
新聞發布日期:2022/04/15

一位73歲男性病人今年初因經常不明原因頭暈、甚至暈倒而到醫院就醫,經心臟內科安排24小時連續心電圖檢查,發現心臟傳導系統異常,導致心搏過慢甚至停止,在裝置傳統心臟節律器後,不再發生頭暈的狀況。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蔡俊雄醫師指出,安裝心臟節律器,可以偵測使用者的心率,在心律異常或過慢時給予電擊,讓心跳速度恢復正常,避免病人因頭暈跌倒受傷,甚至心因性猝死的危險。
大林慈濟醫院7月15日上午與中華民國心律學會合辦「心動列車」清心俱樂部病友會,由心臟內科蔡俊雄醫師向病友們分享心搏過緩的相關症狀與治療。
蔡俊雄醫師表示,胎兒在媽媽肚子裡的第22天開始,心臟就開始跳動,正常人的心跳在休息時平均每分鐘大概在60到100次,以此速率推算,一個人一生中心臟平均要跳動25億到30億次之多。
蔡俊雄醫師指出,心搏過慢的主要原因包括病竇症候群 (sick sinus syndrome)及房室結的傳導功能阻斷(AV block)等。心搏過緩會有頭暈、倦怠感、無力感、昏倒、猝死等症狀,藥物治療效果一般不甚理想,基於安全性考量,建議裝置永久性心臟節律器。傳統心臟節律器裝置於皮下,適用於單腔或雙腔節律,而新型的無導線心臟節律器則是將節律器裝置於右心室,僅有單腔節律。

蔡俊雄醫師指出,傳統心臟節律器由電池、導線、電極所組成。電極前端裝置在心臟裡面,藉由導線連接節律器本身。裝置時需劃開胸前皮膚,製造皮膚下置放節律器的「口袋」,並進行鎖骨下靜脈穿刺,再將導線及電池置入「皮下口袋」內,傷口約5公分左右。至於無導線心臟節律器的置放方法,則是從股靜脈以特殊導管,藉由腿部靜脈血管植入於心臟。傷口大小約1公分。正因為沒有導線,不需要在胸前皮下做一個囊袋來置放節律器,大幅降低經靜脈導線或囊袋所衍生的感染、氣胸等併發症。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可提供心臟8至10年所需的電量。但無導線型節律器並非適用於所有的病患,仍需由醫師專業判斷後決定。臨床多適合用於年紀較大,易感染或出血體質及心房顫動的病人。
蔡俊雄醫師提醒,病人植入心臟節律器後,每三到六個月需回診檢查心臟節律器狀況,測定心臟節律器功能包括脈搏的頻率及電池消耗情況等,醫師會視情況微調節律器設定。病人需隨身攜帶心臟節律器識別證。同時避開高壓電塔、發電機等電磁場較強的地點。手機不要放在胸前口袋,使用電話需距離節律器15公分以上。若使用電器中感到頭暈、心悸、胸悶,應立即離開或關掉電器,並採坐姿或蹲姿,同時測量脈搏,等脈搏恢復正常後,再慢慢站起來。

(撰文、攝影:黃小娟)

(圖:簡瑞騰院長期許大家一條心「慈悲心、佛心」發願成為一座靈山,為眾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
慈濟基金會57周年慶,斗六慈濟醫院12日清晨很莊嚴,自升格醫院以來第一次舉辦朝山的斗六慈院有二十八位同仁、七十位醫療志工,12日一早在斗六慈濟醫院簡瑞騰院長以及志工帶領下,從醫院後方停車場往醫院大門口進行朝山,眾人雙手合掌,隨著佛號聲三步一拜,祈求萬物和諧平安。
斗六慈濟醫院自升格醫院四年來第一次朝山,醫院同仁繞著自己的醫院前進,簡瑞騰表示,宛如隨著慈航自我成長與反省,在一跪一拜中,體會人生意義,舉頭望天懺悔、低頭叩首向大地感恩,懺悔與低頭之間,富藏發願心志。

(圖:簡瑞騰院長代表發送花蓮靜思精舍壽桃,和大家一起分享慈濟基金會57周年慶的喜悅。)
佛號聲中,眾人隨著師兄在莊嚴隊伍中引領,開始三步一拜,以虔誠莊嚴肅穆的心情朝向醫院大廳前進,步步踏實,堅定心念朝山,眾人唱誦佛號,虔誠心念依然上達天聽。
第二次參加朝山的斗六慈濟醫院門診護理長翁麗君說,隨著隊伍朝山,一步步整齊劃一緩緩前進,透過全身跪拜、全程祈禱,深深感受放下自我與身段,充滿謙卑與堅韌的信念。朝山過程,除了增強信心,更有了勇氣,她說,今天是邁入護理第23年,在國際的護師節的當下,是斗六慈濟醫院第一次的朝山,讓翁麗君覺得,每一步都很踏實,期許自己未來能夠更精進。

(圖:佛號聲中,以虔誠莊嚴肅穆的心情朝向醫院大廳前進,步步踏實,堅定心念朝山。)
進入斗六慈濟醫院映入眼簾即可看到,代表聞聲救苦的「佛陀問病圖」,簡瑞騰勉勵大家,在醫院工作不僅僅是「工作」,而是成為救苦救難的菩薩,啟發大家一條心「慈悲心、佛心」發願成為一座靈山,為眾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他強調,一進醫院不是叮咚打卡,更期許先望「佛陀問病圖」靜思、沉思,5秒也好,10秒也好,啟發心中那份慈悲心,溫暖醫療行為與增加動力,誠如 上人教誨「三心」,心中富有赤子之心與駱駝的耐心、獅子的勇猛之心,邁向「三心」堅定之心前進。
莊嚴的朝山活動結束後,簡瑞騰代表發送花蓮靜思精舍壽桃,和大家一起分享慈濟基金會57周年慶的喜悅,並且祝賀在場的護理師國際護理師節愉快。

(圖:慈濟基金會57周年慶,斗六慈濟醫院同仁、志工參與朝山。)
撰文/閻廣聖;攝影/張國徽、吳甦良

土敍地震後,百廢待舉,為安定土敍災民生活,於4月15日在古坑鄉綠色隧道公園中央草皮舉辦一場「馳援土敘地震公益園遊會」,是由佛教慈濟基金會雲林區榮董團隊暨所有慈誠委員繼0308街頭勸募之後,結合公部門及實業家所發起的大型義賣活動。
雲林地區慈濟榮董團隊及實業家,有四十家以上響應此項愛心義賣,還有大林慈濟醫院、斗六慈濟醫院、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與慈濟志工一起加入設攤的行列。
總共超過六十個攤位,義賣所得將全數捐贈土耳其和敘利亞做為災後重建基金,以達安頓災民之身心靈,共同救拔苦難。


開幕典禮由雲林縣謝淑亞副縣長敲響愛心鑼,揭開園遊會序幕,將虔誠祝福的心聲上達諸佛天聽,把福送到土敍災區,付出愛的同時,也帶動大家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謝副縣長致詞表示,慈濟在急難救助,給需要者心靈的慰藉,長期照顧,甚至在海外慈善都是沒有缺席,這次的義賣活動,能號召看這麼多店家,大家一起來響應,難能可貴。
土耳其、敘利亞的地震,可看出台灣不僅是美麗的寶島,在慈善的區塊,因為有慈濟的帶領,國民外交比正式的外交更有力量,通過慈濟人,持續不斷去啟發、起動每個人的善心,像酵母一樣,一起讓它發酵、百花齊放,形成善的循環。謝副縣長覺得這是慈濟人,送給台灣、送給世界每一個角落,最棒的禮物就是善的循環。


古坑鄉長林慧如(右二)致詞,在這國際性賑災的義賣活動,感恩慈濟人選綠色隧道公園,在此展現愛心。一方有難,十方救援,慈濟人無國界的善行,讓人感到溫暖與溫馨,也讓台灣被世界看見。
斗六慈濟醫院簡瑞騰院長致詞言及上人常說:「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急難救助是慈濟最要緊的事,但是長期的重建災區,不管是學校硬體建設,或長期心靈上的膚慰,慈濟在土耳其與敘利亞一直在進行中,需要大家發揮更多的愛心,可以召集更多的人激發出更多善心,讓善的力量一直向上提升,透過慈善的力量,祈願天下無災、無難。

簡瑞騰院長向會眾募心募愛,會眾何麗玉在斗六慈院攤位買了義賣品麵,希望為援助土敍災民付出一分心力。
這場園遊會也由慈濟榮董團隊發心提供600個購物袋,希望藉由園遊會,將低碳、經濟循環等習慣從自身做起,落實生活中。環保愛地球,同造福,把愛送到土敍災區,祈願災民苦盡甘來,早日重建家園。
撰文/張如容、黃淑媖;攝影/吳正隆、張萬、黃淑媖、張如容、留瓊玉

全文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