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衛教
一直都沒有檢查,直到有天突然全身虛弱無力、完全尿不出來,甚至出現意識不清的情形才趕緊送往就醫。經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陳聖復醫師檢查後才發現,竟是因為攝護腺嚴重肥大,尿液逆流導致腎衰竭。
年紀大了小便就無法控制、攝護腺肥大該如何治療與保養?八月八日父親節當天下午,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與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舉辦「爸爸攝護腺照護尖兵」講座。由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分享老年男性躲不掉的煩惱-談良性攝護腺肥大與下泌尿道症,以及陳聖復醫師分享攝護腺肥大如何治療與預防保健,邀請民眾一起來關心爸爸的下泌尿道健康。
頻尿、漏尿、排尿困難等都屬於排尿障礙的一種,很多人一開始都以為是小問題,直到發生在自己身上才發現是很困擾的問題。泌尿部主任郭漢崇表示,下尿路症狀包括頻尿、急尿、夜尿這三種膀胱儲存症狀,以及尿流細小、排尿困難、排尿間斷、尿後殘尿感等四種排空的症狀,具有這些症狀的男性病人,大約有三成是因為攝護腺肥大造成的,另七成的下尿路症狀可能是來自於膀胱過動或是膀胱收縮力不足,或是膀胱頸功能失調、括約肌放鬆不良等原因。
治療其實不困難,最困難的是「害羞而不敢就醫」!郭漢崇表示,找出下尿路症的原因可透過超音波、尿流速與錄影尿動力學檢查等精準診斷,提供正確的診斷及治療方向,對於男性病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檢查。郭漢崇醫師以攝護腺肥大為例,只要確診下尿道症狀是因攝護腺肥大引起的,約有九成的病人透過藥物治療可獲得不錯的緩解,只有約一成的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骨質密度檢查結果,正常的骨密T值應該大於-1;若是介於-1與-2.5之間,表示有骨質流失的狀況;小於-2.5就很可能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衛福部公布資料顯示,老人髖骨骨折後,約40%無法恢復行走能力,約20%在六個月內死亡,而發生第二次骨折的機率高達50%,但因骨鬆症狀難以察覺,患者往往在跌倒造成骨折後才前往就醫,影響生活品質,也易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保密就是存骨本,建議45歲的民眾,約1至2年應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查,尤其是已停經的婦女應多攝取鈣質食物,如:牛奶、豆製品、杏仁、綠色蔬菜等,同時別忘記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3吸收;在居家環境也需要多用心,加強防跌措施;最後則是接受適當用藥,對抗流失治療等,才能有效提升骨品質,避免骨鬆變骨折。
治療骨鬆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運動與營養等非藥物治療對於增肌強骨也有非常顯著的成效。
骨質密度檢查結果,正常的骨密T值應該大於-1;若是介於-1與-2.5之間,表示有骨質流失的狀況;小於-2.5就很可能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衛福部公布資料顯示,老人髖骨骨折後,約40%無法恢復行走能力,約20%在六個月內死亡,而發生第二次骨折的機率高達50%,但因骨鬆症狀難以察覺,患者往往在跌倒造成骨折後才前往就醫,影響生活品質,也易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保密就是存骨本,建議45歲的民眾,約1至2年應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查,尤其是已停經的婦女應多攝取鈣質食物,如:牛奶、豆製品、杏仁、綠色蔬菜等,同時別忘記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3吸收;在居家環境也需要多用心,加強防跌措施;最後則是接受適當用藥,對抗流失治療等,才能有效提升骨品質,避免骨鬆變骨折。
治療骨鬆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運動與營養等非藥物治療對於增肌強骨也有非常顯著的成效。
靜脈曲張又稱為浮腳筋、靜脈瘤、靜脈腫、血栓性靜脈炎,是很常見的現象,好發於下肢。根據統計台灣約有40~45%的人一生中會有下肢靜脈曲張的問題,其中女性佔約70%,男性佔約30%。若腿部經常沉重、腫脹、無力又找不出原因,兇手很可能是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血管具有瓣膜,功能正常的靜脈瓣膜可幫助靜脈血液回流至心臟,然而靜脈曲張是因靜脈瓣膜功能受損,導致無法完全閉合,使得下肢靜脈血液無法順利送往心臟造成靜脈逆流與靜脈曲張(圖一),臨床上可以看到下肢靜脈青青紫紫、擴張、鼓脹、彎曲或突出的表現。
靜脈曲張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會有小腿搔癢、小腿或腳踝附近有水腫現象、下肢沉重和疲勞的症狀,隨著時間久了會出現半夜腿部有抽筋現象、雙腿無法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皮膚發癢及灼熱、皮膚濕疹、皮膚炎。若是放任不管,會進展成血栓靜脈炎、蜂窩組織炎、皮膚潰瘍,且經常復發,甚至會造成深層靜脈栓塞、肺栓塞等併發症。靜脈曲張依疾病嚴重程度分成以下六級(期)。
第零期:正常腿部,無青絲、無水腫
第一期:蜘蛛絲狀靜脈曲張
第二期:蚯蚓狀靜脈曲張
第三期:靜脈曲張併發水腫
第四期:皮膚病變、色素沉澱、硬化發炎
第五期:皮膚病變、皮脂硬化
第六期:皮膚病變、皮脂硬化、皮膚潰爛
靜脈曲張好發於有家族史、長時間站或坐、肥胖、女性、年紀中年或以上、懷孕2次以上婦女、服用口服避孕藥者。
靜脈曲張治療從過去傳統大傷口手術進步到微創治療的小傷口手術;病人在手術後可以下床行走、提早回復日常作息,帶給靜脈曲張患者一大福音。目前經常使用的治療方法有:
1. 硬化劑注射治療:利用細微的小針將硬化劑注射入血管內讓靜脈曲張血管產生發炎反應進而硬化、萎縮。
2. 血管內雷射治療:透過術中超音波導引,經過皮膚上的一個小切口,將雷射纖導管置入病變的大小隱靜脈內,以雷射激發出的高能量光束將血管內徑封住。此種治療的優點是傷口小、無明顯疤痕、術後恢復較快、低復發率。
3. 顯微靜脈摘取術:經由針孔或微小的傷口,將局部靜脈曲張切除,傷口非常細微,無明顯疤痕。
4. 靜脈膠治療:將醫用黏合劑經由超音波導引下分段注入到病變的大小隱靜脈腔內,藉由關閉病變靜脈,達到治療靜脈曲張的效果。此種治療的優點是治療後可以不需要穿著醫療彈性襪。
5. 傳統手術靜脈摘取術:將病變的大小隱靜脈抽離,在接近深部靜脈處予以結紮。此種治療傷口大、術後恢復較慢、疼痛、復發機會高。
靜脈曲張手術後腿部可能會有短暫的感覺異常情形,但不影響患者回復正常的活動、生活、與工作。術後應避免站立時間太長,避免抽煙、飲酒或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建議每天維持至少30分鐘的散步活動。為達最佳治療效果,手術後3個月內需每日日間穿著彈性襪但不必穿著彈性襪睡覺。
若有上述情形請至本院心臟外科就診,斗六慈濟關心您的健康
資料來源:心臟外科 許永亨醫師
王先生幾年前買了一部車,放假時總是開著車到處旅遊,不過他發現停紅燈時車身會一直抖動,稍微踩一下油門,車子便急速往前衝,常常讓王先生嚇了一大跳!!
張女士是一位51歲家庭主婦,最近常常感到肚子餓,食量變得越來越大,甚至吃的比先生還多,身體非但沒變胖反而越來越瘦,此外他每天需要上大號3次以上,常常覺得煩躁易怒,雙手會不自覺顫抖,心臟有事沒事就撲通撲通亂跳,張女士究竟怎麼了?
王先生將他的愛車送進車廠檢修,發現是油門故障了,導致加速功能異常;而張女士則到醫院接受檢查,診斷出是甲狀腺機能亢進。
人體和車子其實有蠻多類似的地方,車子藉著油門控制行進的速度,倘若故障了,輕則影響車子行進的平穩;嚴重則會產生暴衝等危險的情況。甲狀腺則是人體的速度控制器,講白話一點,就是人體的油門。
甲狀腺位於脖子前下半部,氣管之前,分為峽部及左右兩葉,大小約4~5公分,重量約15~20公克。甲狀腺會分泌甲狀腺激素,藉以控制人體的代謝速率、生長發育及身體各器官的運作速度。
當甲狀腺機能亢進,就好像是一台車子的油門踩得太猛了,產生暴衝的狀況。這時身體的甲狀腺激素分泌量會過多,身體代謝速率異常加快,身體會怕熱,易流汗、體重減輕;情緒會焦慮易怒,晚上常睡不著覺;身體各器官運作速度會加快,常見心跳速率過快、或常常覺得心臟撲通撲通亂跳;腸胃蠕動加快而導致排便次數增加、腹瀉或腹痛等症狀。
當您有上述類似”車子油門加太猛而暴衝”的症狀,可能就是甲狀腺機能亢進了,請及早至新陳代謝科接受檢查。只要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通常都能得到不錯的效果。
資料來源:新陳代謝科 廖唐毅醫師
在門診,經常會有民眾憂心忡忡地帶著乳房篩檢的報告來諮詢:「醫生,報告上說我的乳房有鈣化點,請問這代表罹癌嗎?」
1. 什麼是「鈣化點」?為麼麼會有鈣化點?
乳房鈣化點,主要因為鈣化物以鈣鹽形式存在於乳房組織內。由於鈣化物密度高,在乳房攝影下不透光而形成小白點。這些鈣化物可能出現在乳房的皮膚、脂肪層、血管、以及乳房組織當中。
2. 乳房攝影中的鈣化點,未必是乳癌。
有許多的良性乳房疾病可能產生乳房鈣化點,例如乳房纖維瘤、乳房手術之後的組織受傷反應、血管鈣化,脂肪細胞受傷壞死之後也會產生鈣化點。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也可能因高血鈣,而在乳房中產生鈣沈積。醫師主要依據鈣化點的形狀與分布狀態判斷可能屬於哪一種情形。一般良性鈣化點形狀多為圓形、爆米花狀、茶杯形,分佈上也以單顆、較為均勻或對稱存在為主;惡性鈣化點常具有不規則的外型,如呈現分岔樹枝狀、線形等,在分佈上常呈現聚集或延著乳管形成線狀或葉狀分佈,有時可能合併出現鈣化點附近的乳腺產生密度變化。 由於鈣化點的型態繁多,實際診斷需仰賴醫師的謹慎分辨。
3. 乳房中有鈣化點,下一步要做什麼?
若明顯是良性鈣化點,臨床上採定期追蹤即可。若性質無法確定,醫師會建議在一段時間之後追蹤乳房攝影。若沒有明顯變化,則惡性的機率變低。有些時候,鈣化點可能太過微小或是被受檢者的乳房組織遮擋,無法明確分辨究竟傾向良性或惡性,則醫師會建議要進行乳房放大攝影(magnification view)來做進一步的診斷。對於有高度惡性懷疑的鈣化點,建議要接受組織切片,取得病理診斷,以免延誤治療契機。
若有上述疑問,可至一般外科-乳房特診就診
資料來源:一般外科 邱郁婷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