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2024年12月24日
證嚴上人行腳大林慈院,今天是最後一天,接下來要南下台南靜思堂。
上午斗六慈院院長簡瑞騰,帶著兩位實習醫師跟上人分享,其中一位是簡瑞騰的女兒,另一位則是花蓮慈院榮譽院長的女兒,兩人從小看見爸爸照顧病患,這份慈悲心,也深深影響孩子。
圖:大林慈濟醫院婦產部主任許鈞碩表示,婦女易將月經不規則當成更年期,導致延誤治療時機
現代女性經常處於高壓、緊張情緒中,經期不順的狀況已相當常見,但若是伴隨出血量多、異常經痛時可得小心了!一名52歲婦人因月經出現不規則,加上血量又多,以為是更年期前兆,沒想到至大林慈濟醫院婦產部求診,檢查後才發現子宮腺肌瘤,經醫師評估下接受微波消融手術,不僅免去摘除子宮的命運,術後隔天即順利出院,大幅提高治療的舒適度及安全性。
大林慈濟醫院婦產部主任許鈞碩說,這名王女士在門診主訴已有一段時間經血多又疼痛,甚至有時還會痛到受不了而吃止痛藥緩解,因年紀上也即將面臨更年期,所以一開始總認為是正常現象,沒想到一年後這些症狀仍持續存在,於是尋求婦產科醫師協助,最後沒想到困擾已久的問題,竟是因為子宮腺肌瘤造成的。
圖:此為手術影像,顯示微波消融針插入子宮腺肌瘤治療狀況
許鈞碩表示,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為婦科最常見的疾病,大部分都屬於良性,在台灣約有五成以上的女性朋友有此病,大部份都沒有症狀,有些人則有痛經、貧血問題,有些甚至會大到壓迫膀胱而影響排尿,造成日常生活上極大困擾,這時就需考慮找專科醫師處理。
許鈞碩醫師說,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瘤症狀不嚴重,初期可先經由藥物治療,若藥物治療無效時,則建議手術切除。子宮肌腺瘤在以前臨床上通常建議將子宮切除,因子宮肌腺瘤是子宮內膜異位生長在肌肉層裡,腺瘤要完全切除無法完全切除,術後非常容易復發,且容易沾粘,導致手術有相當難度。
圖:超音波檢查影像可看出正在進行消融破壞腺肌瘤
許鈞碩醫師指出,微波消融手術可透過腹部超音波導引,或腹腔鏡手術將微波消融針插入腫瘤,瞬間產生100度的熱能於腫瘤組織,搭配腹部超音波的影像協助定位,提供安全又快速的消融方式,不會有術後傷口疼痛或沾粘問題,本院至今已協助70例以上婦女解決痛經或經血量多等症狀,更提供患有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瘤婦女,想保留生育功能或不想切除子宮多一項新選擇。微波消融是一種不用切開子宮且出血極少的創新治療方法,傷口小於0.2公分的針孔,不僅大幅度提高病患的生活品質,同時對身體的傷害也能降到最低,不僅術後恢復快,隔天即出院返家,一週後就能順利重回工作崗位。
撰文/江珮如;攝影/江珮如、大林慈濟醫院
大林慈濟醫院骨鬆防治中心陳宥廷主任以及物理治療師鄭翔瑋,為骨鬆盡一份心力。
隨著全球人口快速老化,「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影響民眾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重要議題,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二常見的疾病 ,大林慈濟醫院骨鬆症防治中心每年都會舉辦世界骨質疏鬆日的活動,以講座和趣味闖關的方式來宣導骨質疏鬆症防治的重要性。
大林慈濟醫院骨鬆防治中心陳宥廷主任表示,根據統計台灣的髖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和全世界第九,而這跟骨質疏鬆症息息相關,民眾應正視骨鬆的問題。
大林慈濟醫院骨鬆防治中心陳宥廷主任表示,骨質疏鬆症是指骨骼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出現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使得骨骼變脆、變弱;而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沈默的疾病,常常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因為輕微跌倒或是突然的外力就有可能造成骨折,進而引發後續的疼痛、行動不便,而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死亡。根據統計台灣的髖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和全世界第九,而這跟骨質疏鬆症息息相關!
大林慈濟醫院骨鬆症防治中心每年都會舉辦世界骨質疏鬆日的活動,以講座和趣味闖關的方式來宣導骨質疏鬆症防治的重要性。
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歲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逐漸減少,而女性則會在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骨流失速度會加快。因此從年輕就開始儲存骨本,攝取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與蛋白質,也是大林慈濟骨鬆防治中心在這次骨鬆日活動積極宣導的觀念,而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也指出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
陳宥廷主任也提供四大步驟來存骨本 : 第一步是均衡飲食,會建議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奶類、深綠色蔬菜等;第二步則是透過適當的日曬量來提升體內維生素D3轉化,一般建議可以在陽光不是最強烈的階段曬太陽15到20分鐘;第三步是適量的荷重運動(包含健走、慢跑、爬樓梯)和肌力運動也能增加骨密度和強化肌肉量,並減緩肌少症的發展;第四步是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菸酒及避免過度飲用咖啡。
物理治療師鄭翔瑋教民眾做正確的深蹲運動,增強骨密度。
物理治療師鄭翔瑋表示,骨鬆與肌少症經常出現在高齡長者身上,建議民眾可以增加兩種主要的運動,第一是身體的柔軟性,以弓箭步去拉伸後側的大腿與小腿的筋膜,增加柔軟性,可預防跌倒的危險性。第二是增加肌肉力量,最常見的就是深蹲,在家裡可以徒手微蹲或踮腳尖。如經醫師確認有骨鬆,並且檢測出在-2.5以上,建議不要做太極端的動作,例如整個身體往前彎或大量旋轉,剛開始可能會覺得很舒服,但姿勢不對很容易骨折,請民眾留意。如要增加運動強度會建議到大林慈濟醫院高功能運動中心,讓醫師以及運動教練評估後找出適合的運動。
世界骨質疏鬆日的活動,以講座和趣味闖關的方式來宣導骨質疏鬆症防治的重要性。
今天民眾除了學習到如何預防骨鬆的知識及運動,還有那些指數需要加強注意。陳先生長期有腰背痠痛問題,也藉由這個活動知道自己平時的運動錯誤。他說,在這學習到如何增加肌力以及防止腰酸背痛的方式,回家可以試試看,明年再來追蹤是否有進步。
陳主任建議民眾,應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追蹤,搭配均衡的營養和適當的運動,以提升骨密度、保命防跌,使骨骼永保健康的狀態。
大林慈濟醫院骨鬆症防治中心舉辦世界骨質疏鬆日的活動,全體合照。
撰文、攝影/張菊芬
- 陳宥廷醫師 門診時間:星期三 下午
52歲的劉先生是一名水電工程師,他在工作中不小心從兩公尺高的A型梯子上摔落,腳踝著地時腳踝內翻,經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評估後確定需要進行手術。為了縮短消腫時間並提高術後恢復能力,醫師決定採用中西醫聯合治療的方式。劉先生的消腫情況非常良好,也能夠盡早手術和出院休養,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個案。
骨科醫師陳宥廷在影像檢查後確定劉先生的腳踝三踝骨折,詳細檢查後發現沒有開放性骨折且無神經或血管受壓情況。他建議先穩定病情、緩解腫脹和壓力,然後再進行手術,這樣對於恢復也較有利。
陳醫師指出,通常在骨折後第2天開始出現局部腫脹,並在第5至第7天達到高峰。腫脹的觀察和恢復需要大約3到5天,最長甚至可達1至2週,至於骨折修復後新骨癒合的過程可能需要數個月至一年。
針對劉先生嚴重的下肢腳踝骨折腫脹情況,西醫使用了高壓氧治療方法,在臨床上治療感染、燒燙傷、傷口癒合和軟組織消腫等方面有良好效果。陳醫師在傳統治療的基礎上,採用抬腳、冰敷,更搭配高壓氧治療,促進新血管生成和收縮,加快軟組織的消腫速度。中醫部醫師阮膺旭表示,在中醫理論中,骨折被稱為傷筋挫骨,這種情況下,血液循環會發生一些變化,而且可能出現氣血淤滯現象,類似河道改變,水會容易積聚並引起局部水腫。
中醫阮膺旭醫師選擇使用雷射針灸的方式治療骨折傷患,減少了傷口感染的風險,並針對三陰交穴、復溜穴、丘墟穴等穴位治療,促進血液循環,輔助軟組織修復,活血化瘀以及局部消腫。劉先生在接受針灸治療後感覺到明顯的改善,腳踝的活動性得到了恢復。阮醫師指出,中醫可以打通迴路改善循環,提升局部組織得到營養,讓腫脹很快消除,增加骨折術後的復原。
此次治療由中西合併以加速軟組織消腫及術後復原,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劉先生在第二次骨科回診時已經不需要使用拐杖行走自如,甚至快速回到了工作崗位上。阮醫師進一步指出,中醫有補骨藥方幫助骨頭更快地癒合,讓病人盡早重返工作崗位。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在骨折外傷上有著良好的效果,患者可以在接受西醫治療的同時接受中醫治療,以加速康復並恢復正常肢體功能,早日重返日常功能水平。
撰文、攝影/張菊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