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俠骨柔情--慈濟骨科的愛與傳承》新書分享會

      0830 1 97c7d

        一群外科醫師,身處在骨科急速發展的年代,卻願意長途跋涉至偏鄉服務,他們憑藉著一身本事與膽識,三十多年來,同心攜手為臺灣骨科培育人才、開創技術新格局。

        8月30日下午,慈濟醫療法人在花蓮慈濟醫院舉辦《醫道:俠骨柔情--慈濟骨科的愛與傳承》新書會。儘管遇上颱風天,依然人潮滿座,聆聽醫師們分享他們如何從無到有、秉持醫者使命、服膺醫道,為病人創造奇蹟的故事。

        慈濟醫療法人林俊龍執行長、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花蓮慈濟醫院陳英和名譽院長、林欣榮院長、于載九主任、許世祥主任、吳文田主任、斗六慈濟醫院簡瑞騰院長等蒞臨分享,遠在外地的病友林傳欽、陳團治特別透過影音傳來感謝與祝福。

0830 6 541c6

(左圖:林俊龍執行長感恩陳英和醫師的育才貢獻,讓慈濟骨科開枝展葉,也是醫療志業各科的榜樣。右圖:副總憶及當年與杜詩綿院長穿梭在臺大醫院中央走廊、奔走邀請醫師來東部服務的往事,點滴都是一念初心。)

        規劃慈濟資深醫師傳記系列,為慈濟醫療留下珍貴歷史紀錄的大推手--林俊龍執行長感性說道,看到林碧玉副總、這幾位骨科醫師、志工顏靜曦師姊,時光好像回到近四十年前,證嚴上人創辦的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即將啟業,他們陸續加入,在林副總的陪伴下,胼手胝足開創醫院。「慈濟骨科更是一枝獨秀,在陳英和院長的帶領下,不僅開花結果,更開枝展葉、蓬勃發展,骨科人才遍布慈濟醫療志業的八家醫院、一家診所。最難得的是,陳英和院長不僅無私傳授醫術,更願意信任他們,放手讓他們去發展。在他的愛之下,每一位精英,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林執行長更盛讚,慈濟骨科這棵大樹,正是醫療志業的榜樣。「上人一直勉勵我們,只要有願,就有力,感恩上人、林副總、陳院長以及多位骨科醫師,還有志工菩薩的用心協助。另外要感恩我們的病人,能夠接受我們,讓我們有服務的機會,傳遞愛與關懷。

        證嚴上人在最初提議要於東部興建醫院時,立刻舉手響應的林碧玉副總,見證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從無到有的歷程。她分享當時沒錢沒人沒土地,是上人堅定的信心、勇氣與毅力,感動慈濟志工緊緊跟隨,廣邀社會大眾的愛心,慈濟醫院才得以落成啟業。今日,她最感動的,是看到花蓮慈院創院院長杜詩綿的夫人「杜媽媽」杜張瑤珍師姊,以高齡九十八歲的健朗來到現場支持,讓她想起啟業之初,杜院長與她幾乎天天在臺大醫院的中央走廊奔走,找醫師、求醫師來花蓮的艱困時光。

       然而,就在她最感到無力時,有一天,卻聽到一位年輕醫師陳英和叫住她:「請問是您在找醫師嗎?我願意去花蓮!身為一位醫師,就要到病人需要的地方。」(在此之前,陳英和已先經由他的恩師劉堂桂遊說,他也認同老師的想法。)「我眼睛睜得很大,非常的訝異,到今天那個感覺還在。就這樣,陳英和成為慈濟醫療志業第一位醫生。」在全場如雷掌聲中,林副總讚道,「啟業時醫師不足,陳英和不只從事骨科專業,連為病人『接手指、接斷掌』這類整型外科手術,他也樣樣精通。他不只是一位醫師,也是總務,也要打掃,也是護理,什麼都要做。每一件事情,他都不計較,而且真心投入。

       對於骨科發展如數家珍的林副總說道:「第二位來到骨科的于載九醫師,就是我們的九哥啊,他有一個超過萬人粉絲的『九哥俱樂部』,不只臺灣、連海外醫師都要來跟他學。還有一起開創骨科的許世祥醫師也是,許多困難手術,他都能努力完成。」除了醫師,還有志工陪伴病人,在慈濟真正落實了全隊、全時、全程的全人醫療!

0830 7 fe699

(左圖:林欣榮院長表示書中詳載慈濟骨科團隊三十多年來從「石器時代」走向現代化的發展脈絡,也讚嘆這群骨科醫師研發許多器材、人工關節,至今仍為骨科翹楚。右圖:花蓮慈院創院院長杜詩綿的夫人「杜媽媽」杜張瑤珍師姊(左二),已高齡98歲,依然健朗地來到現場支持。)

       林欣榮院長拿起新書笑著推薦:「這本書中詳載慈濟骨科團隊三十多年來,從『石器時代』走向現代化的發展脈絡。」他連聲讚嘆這群骨科醫師研發許多器材、人工關節,至今仍為骨科翹楚。如慈院草創之初,陳英和院長想發設法研發並改良設備、儀器、救治許多病人;「九哥」于載九則早在二、三十年前就研發適合東方人的人工關節,獲獎連連;簡瑞騰開刀又快又好又善於表達,還能隨口編唱歌仔戲,與病人拉近距離;吳文田醫師則運用最新3D列印技術,能把碎得一塌糊塗的骨盆腔拼接回來,「他們不僅有醫術,更有人文!」

骨科先鋒 以病為師

       談到慈濟骨科,不得不提,全臺首創「以股骨縮短及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全臺首例「經椎弓切骨矯正術」皆出自陳英和之手。他的僵直性脊椎炎駝背矯正手術獨步全球,來自全臺、海外的病人,長年求醫未果而來到他的診間尋找一絲希望。2009年,他還應美國《小兒脊椎手術》教科書之邀,將經椎弓切骨矯正術的技法寫成專章,分享給全球骨科醫師。

       向來謙沖的陳英和院長說,他今日最激動的,是看到創院院長的夫人杜媽媽來到現場,送來一份長情的溫暖。他分享《醫道:俠骨柔情》一書,講述了慈濟骨科如何成長茁壯、照顧病人、無私奉獻的故事,而能走到今日,他有三個感恩:「一要感恩上人創建慈濟醫院,感恩有很好的長官,還有慈濟志工師兄師姊一起服務病人。當院方告訴我們,『來這裡不是要增加醫院的收入,是要照顧需要的病人』,這就是我們當醫生的初衷,所以,骨科這群醫生不但過來了,而且他們很快樂的留下來。

       陳院長講述他視病如親的理念,「二要感恩病人,我們必須要用對待親人的心情,非常慎重的來回應每一位來找你的病人,這個叫做『視病猶親』;而能成為一位合格醫師,是在一次次醫療經驗中學習成長的,所以更要『以病為師』,對病人要非常恭敬、感恩。

      「第三,則是互相感恩,在醫師跟醫師之間,老師對學生的指導照顧,以及同梯之間的互相支援。醫學是公共財,醫療更是社會責任,所以不能藏私,一定要把他傳導下去,換句話說,醫療本身就是醫師教學傳承,是使命級的任務。」以身教與言教一手帶起骨科團隊、教學傳承的陳院長,娓娓道出他三十多年來所遵從力行的醫道。

0830 8 ef85e

(左圖:陳英和名譽院長表示,慈濟骨科的成長茁壯,要感恩證嚴上人創建慈濟醫院,感恩每一位病人的信任,感恩慈濟骨科兄弟的無私傳承。右圖:于載九醫師提及,「簡瑞騰曾感謝我,沒有放過他、放棄他。」書中有張照片,是在海外參加研討會時,簡瑞騰說,我到了半夜仍不放過他和吳文田,請他們修訂發表內容,「因為我對他們有責任,他相信我這個老師,我就對他們這樣做。」)

一日看三回 超過二萬六千個信任

       平日專注於看診開刀,經常婉拒受訪的于載九主任,今天笑容滿面的出席新書會,提到自己經常叮嚀學生:「身為醫師,除了把手術做好,病人住院期間,你一日要去看他三回。要記得,躺在病床上的,也都是你的老師。

       向來難得出席公開活動的于主任說,「我今天,主要是來感恩的。」首先感謝他的貴人「陳大哥」,也就是陳英和院長對他的信任,「他相信我的人格,不會亂開刀,他相信我很認真,他大概一定也相信我很有愛心。」在滿場笑聲中,他忽然收起笑容:「但這份信任同時也是很大的壓力,病人對你的信任,把一條腿、一根骨交給你,你就要擔起這個壓力,所以我常跟學生說,當醫生,第一個最重要的條件是Responsibility(責任),要對病人負起責任。在此,我感謝二萬六千多位相信我的病人,他們都是我的老師,還有顏大姊、林大姊(碧玉)、林老師(素雲)、陳大哥、好兄弟『許桑(日語)』許世祥,對我的信任。

        于載九醫師也提及坐在身邊的優秀學生簡瑞騰,「簡瑞騰曾感謝我,沒有放過他、放棄他。」他翻出書中第八十七頁的一張黑白照片,「這是我們在Okinawa(沖繩)參加研討會時拍的,到了半夜12點仍不放過他和吳文田,依然要他們修改,因為我對他們有責任,他相信我這個老師,我就對他們這樣做。

       于載九對學生們有很大的期許,「除了要對病人負責,你們一定要比我更強!」他笑說,因為他也比他的老師強,「若將來我需要開刀,一定只找自己的學生開。」他有個「零點一」的理論,學生只要比他好0.1就好,不能只學他的0.9,這樣再傳下一代,就是0.9乘0.9,這可不行,一定要一代比一代更強0.1!最後,于主任感念:「這輩子最幸運、最感恩的,就是我有很多好大姊,好大哥,好兄弟,好學生!謝謝大家!

       儘管遠在花蓮慈濟醫院,卻有如此強勁的骨科團隊,骨科門診永遠門庭若市,甚至有從北部、外縣市、海外前來的求醫者,這三十多年來,更影響著臺灣骨科、脊椎外科的發展。陳英和曾任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大刀闊斧改變住院醫師的分配與口試制度;他更號召臺大、榮總、長庚與慈濟等骨科主任、醫師們,定期舉辦「脊椎晨會」,推動骨科醫術交流與進步。于載九醫師曾任脊椎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關節重建醫學會理事長,不斷推動脊椎外科的發展交流與進步。

0830 9 5892c

(左圖:許世祥主任感恩陳英和院長一路提攜,他33歲來到慈濟醫院,今年剛好滿33年,他笑說,當年花蓮醫師難求,大家跟著陳英和、郭漢崇,向上人發願,說要跟慈濟簽約30年,早知道就該簽約50年。右圖:吳文田醫師感恩,三十多年來,能在一個好的環境、有一群很好的老師還有同儕,「過程中我們最強的信念,就是『救病人,把事情做好』。」)

後悔,應該簽約五十年 

       而引進臺灣第一臺VAC(抽吸輔助傷口閉合系統)的許世祥醫師也是花蓮慈院骨科開創先鋒之一,他為骨科界引進傷口處理的嶄新觀念與技術,曾以《臨床傷口醫學》一書,分享給醫界。他則提到,他在臺大醫院時期,陳英和學長就是他們年輕住院醫師的偶像,所以一路跟隨他到慈濟,許世祥主任感恩陳英和院長一路提攜,「那時候我三十三歲,而我在慈濟到今年剛好三十三年。……從學生時代算起,這三十八年來,在陳院長的提攜下成長茁壯,至今碰到困難的刀,還是攜手作戰。

       許世祥猶記得,當年偏鄉醫師難尋,「陳英和、郭漢崇等大醫王都在證嚴上人面前發願,要留在花蓮、跟慈濟簽約三十年,我們也跟著簽,但我現在後悔了,應該直接簽約五十年。」語畢,臺下響起轟雷掌聲!許世祥感恩九哥,也讚嘆後輩,當年為了把簡瑞騰「拐」來花蓮,約在臺北的咖啡廳談了三個多小時,等簡瑞騰來花蓮之後,又很怕他跑掉,所以只要一有機會,就請他吃飯、穩固感情。他感恩簡瑞騰、吳文田等住院醫師跟著他們三人打拼,從早拚到晚,往往都做到大夜班,回到家都已經三更半夜了,他們經常把開刀房沒吃完的晚餐便當帶回家當宵夜,等於整天都在吃便當,「願意這樣做的住院醫師應該是空前絕後,五年的訓練下來,他們也飽滿吸收各家精華與功夫,至今又持續傳承到下一代,真的感恩又敬佩這些後輩!

傾囊相授 傳承正道

       花蓮慈院骨科主任吳文田感恩,三十多年來,能在一個好的環境、有一群很好的老師還有同儕,「過程中我們最強的信念,就是『救病人,把事情做好』,這就是我們繼續精進的動力來源。剛剛九哥(于載九)提到,我們一定要比他更強,那要怎麼比老師好呢?我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比老師更早到醫院(臺下響起一片掌聲),多花時間去想,怎麼樣能讓病人更好,這就是我的心路歷程。感恩大家、感恩老師們、感恩有這個好的環境!

                                0830 2 02405 0830 3 3d359

(左圖:本書總策畫--斗六慈濟醫院院長、大林慈院副院長簡瑞騰非常感恩師長們,「無私傳功夫、真心搏感情,這些都是慈濟骨科樹最重要的養分!」右圖:慈濟大學前校長方菊雄(右一)也來現場支持。左起:簡瑞騰院長、陳英和院長、許世祥主任。)

        本書總策畫,同時也是斗六慈濟醫院院長、大林慈院副院長的簡瑞騰則提到,他非常感念臺上這群老師們,「無私傳功夫、真心搏感情,這也是慈濟骨科樹最重要的養分!」近年證嚴上人不斷提到「盤點生命的價值」,簡瑞騰認為,身為一個醫者,不是求名利,而是堅心守志,就如同師長的親身實踐與教誨。特別在這個醫療價值觀混亂的年代,期盼這本書中所強調的「醫道」,能擴及與影響整個醫界。他感恩師長們無私培育,方能讓骨科人才茁壯發展,「從東部到西部,從後山到前山」。

        簡瑞騰透過簡報秀出了1997年一張照片,他與「同梯」的呂智勝、吳文田坐在前排,後方站著陳英和、于載九、許世祥、黃盟仁、潘永謙等老師及學長。那是簡瑞騰與同梯完成五年住院醫師訓練,宴請恩師、學長的合照。接著他播出2011年,骨科眾師徒與病人阿銀的合照,又是同一批人,他笑說:「原班人馬,打死不走!」時至今日,他們還留在慈濟服膺醫道,照顧病人。師長持續培育良醫;潘永謙醫師扎根關山;簡瑞騰返鄉大林;吳文田坐鎮花蓮,黃盟仁執掌臺北……。屹立不搖的老幹與強勁的中生代又繼續帶出許許多多年輕優秀的骨科醫師。他們不藏私的傾囊相授,不斷培育出新枝與幼芽。

        簡瑞騰說:「我會謹守師長的教導,救死扶傷,謙卑、尊重,愛與關懷。」他會繼續在雲嘉努力打造小小的慈濟骨科樹,傳承醫道。

送紅包給病人的醫師

       身體力行「以病人為中心」的慈濟骨科醫師們,為了病人特殊身形與病情,遍查文獻並研發新的手術術式。陳英和曾為病人跑遍花蓮大小賣場,只為挑選病人術後適合的鞋子;他還親自試穿護具,為病人示範如何上下樓梯;病人結婚,他親身前往送上紅包與慈濟的祝福。簡瑞騰醫師每年過年,全家人必定前往養護中心,探訪他的老病人阿吉伯,並送上紅包祝福;他也曾親自護送一位家住澎湖的病人返家,察看其居家復健環境,並請當地慈濟志工協助改善與持續關懷。

0830 11 3ba60

圖說:林傳欽透過影音感恩證嚴上人創辦慈院、感恩陳英和院長救回他一命、感恩慈濟志工的陪伴,讓他能如願娶妻、擁有美滿家庭。(左圖為36年前,陳英和為了保護林傳欽截肢後脆弱皮膚,吹上百顆氣球當成坐墊;右圖為多年後成為街頭藝人的林傳欽將造型氣球獻給陳院長。)

        遠在外地的病友林傳欽先生,特地錄製影音道感謝。三十六年前,慈濟醫院啟業的第二年,他因為工作意外雙腿粉碎性骨折送到急診,是陳英和醫師全力搶救讓他死裡逃生。他感謝證嚴法師在花蓮創辦慈濟醫院,「若沒有這家醫院,我當年等於被宣判死刑,感謝陳英和主任用盡他一生的絕學,來拯救了我這個小小的生命。……也謝謝慈濟的志工,長期給我心靈上的慰藉。如今,我娶了老婆,有一個穩定的家,這一切的一切,是我之前所不敢想像與擁有的。但這一切,可以說是證嚴師公、慈濟醫院以及陳英和院長,所賜給我的,所以我要在這邊感謝!

0830 12 6e847

(圖說:住居廈門的陳團治尊稱陳英和院長為「院長爸爸」,她感謝院長爸爸為她治療,翻轉了她的人生,康復返鄉後,找到工作、結婚生子,擁有幸福生活。全家福合照,左起:夫婿李長運、孩子小雨、陳團治。)

       住居廈門的陳團治小姐,曾罹患「極重度先天性膝反曲」,其身體到膝蓋與小腿成L型,此病例全世界醫學文獻僅兩例,且她還兼併有續發性的踝關節馬蹄足變形,是難症中的難症。二○一四年到花蓮求診,陳英和院長完成數次困難手術,讓她終於實現行走的夢想,爾後返鄉求職、結婚生子,孩子今年已五歲,聰慧活潑、身心康健。今年九月底即將回花蓮慈院複診的陳團治與夫婿透過影音越洋感恩:「我們一家人很幸福,感謝證嚴師公、院長爸爸(陳英和),這一切都是慈濟家人、院長爸爸,還有所有幫助我們的人,給我們的這一份幸福。

                      0830 13 0e8be  0830 14 a6d97

0830 4 453fd

上圖:新書會後,志工、醫護、病友紛紛來排隊簽名、合影。下圖:新書會上,醫院同仁與慈濟志工到場相挺合影,聆聽書中主角們細說骨科團隊在醫術與醫德上的精進與傳承。(前排左二:花蓮慈院創院院長杜詩綿醫師的夫人杜張瑤珍女士。後排左五為本書作者凃心怡小姐。)

       感恩花蓮慈院公傳室高專黃思齊精彩的主持與串場,帶動現場溫暖氣氛,笑聲掌聲不斷。《醫道:俠骨柔情》的作者凃心怡小姐也蒞臨參加,她精心準備了一束花要獻給簡院長,感恩他穿針引線,聯繫師長與各院骨科主管們同意接受採訪,才能完成這本歷時一年半的新書。新書會就在醫院同仁與慈濟志工與主角們合影、簽書中圓滿結束。感恩定根於花蓮、堅實茂密的「慈濟骨科樹」,將精湛醫術與人醫風骨代代相傳,開枝展葉拓展至全臺,持續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而努力!   

[文:楊金燕、洪靜茹、林芷儀、曾慶方/攝影:謝自富、陳炳宏(花蓮慈院公傳室)]

0830 5 2f4c1

慈濟醫療法人策畫,原水出版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64847

城邦讀書花園

https://www.cite.com.tw/book?id=96970

誠品線上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013192682423526008

        
院址:640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路二段248號
電話:(05)537-2000
Copyright © 2021 斗六慈濟醫院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意見信箱 | 人才招募 | 網路地圖

斗六慈濟醫院《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640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路二段248號
電話:(05)537-2000

Copyright © 2021 斗六慈濟醫院 All rights | 管理 |

 隱私權保護政策
 資通安全政策
 
   
 瀏覽人次:178512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