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不住的癢

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常見的過敏疾病之一,約有五成左右的病人會在一歲以內開始有相關症狀產生。典型的異位性皮膚炎臨床表現包含皮膚癢,慢性或反覆性發作的皮膚病灶( 常見皮膚表現包括紅斑性丘疹、反覆搔抓而導致破皮或脫屑,皮膚在反覆發作後則易有苔蘚化與增厚等表徵 ), 且皮膚病灶常對稱性分佈於頭頸部與四肢關節等易搔抓部位,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典型的異位性皮膚炎病灶分佈位置也會隨之改變。在嬰幼兒時期,皮膚病灶分佈常見於頭頸部並往軀幹與四肢伸側等部位蔓延;而在青少年時期,皮膚病灶分佈則以頸部與四肢屈側部位為主。部分症狀較輕微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其皮膚病灶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消失。

1208-3_e6374.jpg

食物過敏原(常見如牛奶、蛋、花生、堅果、魚類、與硬殼海鮮等) 與吸入性過敏原(常見如塵蟎、寵物皮屑與花粉等) 可能會影響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與嚴重度。二手菸、空氣汙染、塑化劑及具香味的生活用品(常見如香水、化妝水與清潔劑等) 也可能會增加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風險。

在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上,做好皮膚的基礎保濕與避免搔抓病灶是成功治療的第一步。日常清潔建議使用溫水(約攝氏33-38度)清洗,並在洗澡後或皮膚乾癢時即時使用適合膚況的保濕劑。目前在藥物的治療上有多種選擇,需在醫師建議下使用下列處方來協助患者控制皮膚病灶與癢感,如局部類固醇藥膏、局部免疫抑制劑藥膏(如tacrolimus 普特皮, pimecrolimus 醫立妥等)、口服抗組織胺、口服類固醇或其他免疫調節藥物,甚至生物製劑等治療方式。對於外觀上已經恢復但容易復發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患處,建議使用主動間歇式治療(proactive therapy),即持續每週使用2 次局部藥物塗抹(如類固醇藥膏或免疫抑制劑藥膏) 並持續16 週,可防止患處的異位性皮膚炎復發。

文/兒科梁友蓉醫師

        
院址:640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路二段248號
電話:(05)537-2000
Copyright © 2021 斗六慈濟醫院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意見信箱 | 人才招募 | 網路地圖

斗六慈濟醫院《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640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路二段248號
電話:(05)537-2000

Copyright © 2021 斗六慈濟醫院 All rights | 管理 |

 隱私權保護政策
 資通安全政策
 
   
 瀏覽人次:178512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